骑楼
骑楼是广府地区商业街市的特式建筑,最先出现于广州,后扩展到广府其他地区。其形式本是外国的敞廊式商业建筑(Arcade),经广州建筑师改进后广泛采用,广州人称为“骑楼”,成为广府地区建筑的一种形式,它既丰富城市景观,也增进商业街的特色。广州何时始有骑楼已难考证,一般说晚清19世纪末石室附近(今劳动路)最早建骑楼房。民国2年(1913)订立的《广东省城警察厅现行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则》,其中有三条是关于骑楼的规定。1925年11月4日,广州市政厅财政局判定《催领骑楼地办法》,促进了广州骑楼建设的迅速发展。1930年,广州市政府工务局颁布的《取缔建筑章程》中,有“不能建骑楼之马路”的条文。
民国时期,骑楼风靡广州的原因,一是拆城墙建马路时,马路边的楼房适宜建骑楼;二是适合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在楼房前的人行道上有上盖,可遮阳挡雨,深受市民及游客欢迎;三是方便商业活动,促进商业街的发展;四是华侨大量投资房地产,推动了骑楼的建设。
20世纪末城市建设拆掉不少有骑楼的旧楼房。2013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及大洋网新闻报道记:广州尚存民国时期的骑楼街40多条。越秀区有人民路、海珠南路、长堤大马路、一德路、北京路、大南路、万福路、泰康路、靖海路、大新路、文明路、德政路、文德南路、东华东路、广州起义路、中山六路、豪贤路、越华路等;荔湾区有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路等;海珠区有同福路、南华路、洪德路等。(龚伯洪)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府文化年鉴.2014》

作者:龚伯洪

索取号:G127.65-54/1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