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
广东人喜欢喝茶,管喝茶叫饮茶,而且特别喜欢到茶楼去饮茶。所以广州的茶楼多,而且颇具特色,是别的地方所少见的。
瞧,那茶楼的门面就独具一格。多是高大门楼,廊柱雕花,或砌以彩色瓷砖。楼多两层或三层,有宽阔的楼梯可上,扶手饰以铜片。厅内多挂对联,摆设盆景花卉。好一派富丽堂皇景象。这是典型的广州茶楼建筑形式,如有名的陶陶居、莲香楼、惠如楼便是。别的式样也有,例如有名的四大园泮溪、北园、南园等,则是石砌大门的园林式建筑。园内绿树婆娑,有亭、台、楼、榭,或临小池,或面小溪。茶厅陈设也大都古雅。门窗玻璃多刻虫鱼花鸟,光彩陆离,座位多为酸枝桌椅。茶楼的建筑也还有西式的,如大同、南方大厦等,则是多层高楼,有电梯可上,内里的陈设则有中有西,或中西合璧的。但任何建筑式样都有大厅散座与房座。
不管茶楼的建筑式样如何,那风味则是共同的。一进门只见圆桌、方桌、大台、小台都坐满了人。有一家子同来共据一桌的,也有互不相识挤在一张桌子上的。边聊天,边喝茶,边吃点心。茶楼里传出一阵阵嗡嗡的噪音。听起来虽然没有节奏,但倒也并不刺耳。
广东人上茶楼爱吃“一盅两件”。所谓“一盅”,就是一盅茶;“两件”就是两碟点心。菜是“问位点菜”,你爱喝什么茶,就泡什么茶。茶博士(广东人称伙计)请你坐下,把桌子一抹,便照你的吩咐备茶,什么水仙、龙井、普洱等等都是有的。人多的用壶,一个人的用盅,放进一撮茶叶,用滚烫的沸水一冲,摆下羹箸,他便去了。如你的茶水已喝尽,只消把壶、盅的盖子翻过来,伙计就自会给你添满滚水的。至于点心,多是一种款式放在一个大托盘里,由一人双手捧着,嘴里边唱着那点心的名儿:什么“烧卖”、“烧卖”,什么“叉烧包”、“叉烧包”地叫着,边从人们的座位间走过。听到合意的,便挥一下手,那人便停下来,随你取用。各式点心因价钱各异,所盛的盘碟花式大小各不相同。你吃罢伙计来算账,自会按碟论价,是错不了的。
广东人的饮茶有早午晚三种,饮早茶自然也包含了吃早餐的内容,至于下午茶或夜茶则也有代午饭或晚饭的含义。我虽不常上茶楼,但也偶然带着一家子去凑个热闹,或者同二三友人商议点什么,也就以这茶楼作碰头的地方了。在茶楼里,不论你高谈阔论,或低声细语,都没人干涉你,而且也不必担心会让旁人听去。因为那嗡嗡之声已掩盖了一切声响,你说的话除了对话者可以听到外,别的人就是想听也听不清楚的,而何况来喝茶的都各自慢斟细口,自得其乐,谁有那号闲工夫去管你呢。但据我所知,有的人却的确有“茶瘾”,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其中不少是工人,几乎每天早上必去。据他们说,这茶就得到茶楼上喝,在家喝,即使是什么名山毛尖,也是索然无味的。这有“茶瘾”的人何以必去茶楼始能甘味?颇引起我的好奇,作为一些考究。看来这瘾不外乎一是习惯,二是可以吃到称心如意的点心,三可就是那热闹气氛于人的吸引力了。如果你亲临其境,久而久之,恐怕也能感觉出这嘈而不杂,杂而不乱的气氛,实行有点喜人的热闹劲儿。到这里来,是倒也可以分享这千人百众共聚一堂的欢乐的。所以,于那有“茶瘾”的人,说到底,便是群聚足以助兴的,而独处便觉索然罢了。
为什么广州的茶楼特多,而且不像北方的茶馆只喝清茶呢?看来有它的历史特点和地方特点。广州开埠早,商业特别发达,商人谈生意总要有个吃喝的去处。而广东人又特别讲究吃,“食在广州”是遐尔闻名的。所以这喝茶兼吃点心的茶楼便应运而生。因而广州有的茶楼历史悠久,百把十年的老字号颇有几家。就说那有名的陶陶居,开业于1885年,原名萄萄居。起初是黄某独资经营。1927年因创办人去世,歇业两年。1929年才由广州市酒楼业大资本家陈伯绮、谭杰南集资四百零八股顶受,重新扩建,并从恩宁路柳波桥一间茶室买回一块“陶陶居”的漆金招牌,传说是康有为的手书,下款有“南海康有为”字样。1931年才改名为陶陶居茶楼,即到此其乐陶陶的意思。当年陶陶居所以出名,是因为老板驱使店伙每日从白云山顶运回九龙泉水泡茶;后来又以公共征求店名对联的手法广肆宣传的缘故。那录取的对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善作座中宾主;陶侃惜分,大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至今仍悬挂于茶楼的雅座之上。
广州茶楼的特色,其实不在茶而在点心。多精心制作,讲究色香味,花式品种也多得惊人,据说在千种以上。至于传统名点,都各有一段掌故可资谈助的。例如虾饺,比拇指稍大,呈弯梳形,皮薄半透明,馅料隐约可见。因其外形美观,爽滑,美味可口而不腻,因此便成为几十年来茶楼必备的老牌点心了。据说,这款点心始创 20年代广州河南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此楼临河,河面常有渔艇划过叫卖鱼虾。茶楼老板为了招徕顾客,便别出心裁,购当心鱼虾,加上猪肉、竹笋等原料作馅制成虾饺。这新品种上市后,便因其味鲜美而驰名一时。还有那甜点心萨骑马,它的得名也有一段掌故。据说清代有一位从京城来广东的将军,姓萨而又好骑马、狩猎。他每次外出狩猎,必令厨子为他制作多种点心以供食用。因点心各种款式他都已吃过,颇想尝新。一次他把厨子叫来,要他搞些好吃的新款式,否则就要重重责罚。厨子领命后一时不知所措,偶然想起日前在街上看到小食档有卖广东蛋散的,样子不错,乃仿效制作。不料做来做去,炸生的面皮总是碎不成块。他急中生智,乃将面皮碎片浇上糖浆凝结成块,切作小件送去。不料将军尝试后大加赞赏。问问此点何名?厨子心想将军姓萨,又好骑马,乃顺嘴答曰萨骑马。以后便风行一时了。
如今广州的名茶美点,经过这百数十年的改进,特别是解放后的着意经营,和这几年的恢复发展,便更花样翻新,品种层出,叫人看起来琳琅满目,吃起来其味鲜美,实在是非同凡响的。而各茶楼又多自出心裁,巧制美点,形成独具一格的“招牌名点”,以吸引顾客。例如陶陶居的鸳鸯鸡蛋挞、莲蓉擘酥角,莲香楼的莲蓉月,成珠楼的鸡仔饼,南方大厦的透明马蹄糕,都是闻名已久的了。近来经点心师的精心钻研,巧妙制作,点心的色香味便更上一层楼了。广州泮溪的特级点心师罗刊,有点心状元的美誉。他的点心特色在于色鲜味美形似。他曾应美国国风贸易公司之邀,到美国各大城市巡回表演点心制作技艺,成为广州饮食界的一件盛事,引起海内外食家的关注。他曾为日本东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社长太田芳雄制作几款美点,名噪一时。他用芋头丝炸成“雀巢”,放进由鸡粒、虾饺、火腿等原料精制成的“蛋”、然后将“雀巢”置于经过消毒的翠竹之上,制成生机勃勃、有自然色彩的形象差点“翠竹鹊巢蛋”;又用蛋白砌成一座富士山,使“富士红豆糕”大为生色。近年,罗坤又新创制了“百花田螺酥”、“火树银花脯”等十多款点心。尤其是他的“绿茵白兔饺”。犹如白兔嬉戏于绿草丛中,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味道极为鲜美。其他著名的特级点心师,还有北园的陈勋、南方大厦的何世晃的制作也各具特色,很有水平。而大公餐厅的名师陈华则以制作精美的西饼而著称。这些点心,有干有湿,有咸有甜,也有咸甜兼备的。现在不但大茶楼不断精心研制,努力创新,而且没有名气的小茶楼也在力求改进,以广招徕,已有什么南国鲜奶冻、香莲炸软卷、樱桃水晶挞等新款式上市了。这不能不说是广州人民的口福不浅了。
广东俗话有称到茶楼饮茶为“叹茶”。我以为这“叹”字颇能绘形绘神,表达了那品味、享受的意境。茶而能“叹”,这充分体现具有广东地方特点、色彩和风味的“食”的艺术,已是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了。而这文明是建立在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基础之上的。
(选自散文集《野性的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   摘自《羊城风华录》

作者:广州市文史研究馆编

索取号:K296.51/104-2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