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显英雄本色 -- 陈赓在广州
1925年5月,正当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东征取得了胜利的时候,驻守在广州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趁广州防务空虚,发动叛变。刚打败陈炯明的东征军一听到这个消息,决定班师回穗,平定叛乱。
这时,叛军盘踞在珠江以北的市中心区。为了准确有力地向敌人发动进攻,指挥部派出一位年青机智的连长渡过珠江侦察敌情。这位连长二话没说,换上便服,避开敌人的重点防守区域,坐上一艘小艇北渡了。船到江心,两岸的军队突然隔江射击,枪声猛烈,这可吓坏了划船的船家姑娘,一时手忙脚乱,不知往哪儿划是好。这位年青的连长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对船家姑娘说:“不要怕,继续向北!”接着给她讲了革命的道理,劝慰和鼓舞她。不久,小艇就到达江北的沙面。
到了沙面以后,他很快就秘密和革命机关接上关系后,由沙面进入广州闹市区。但是路上叛军盘查得很严,到处抓人,他又没有通行证,这样出去是很危险的。这时他看见几个敌人沿街散发反共反苏传单,他机智地顺手捡了一大把回沙面,每次出去,都带上一些,碰上敌人搜查, 就装成散发传单的人。这办法真灵、可以畅通无阻。仅三天时间,他便侦查清楚敌人的火力阵地、兵力布置等情况,并详细地绘在地图上。
就在他完成任务往回走的时候,忽然遇到一队举着“拿获共产党就地正法”牌子的敌人,躲避不及,不幸被敌人捉住了,而这时他手中的宣传单也正好发完了,敌人看他气质,怀疑他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要把他押到军法处审讯。这时他面不改色,沉着机智地指着胸前佩戴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校徽,一口咬定自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敌人不信,带他到学校对证。由于叛军平时无恶不作,人们对他们很反感,但他被押到这所学校门口时,门房马上就承认他是该校的学生,他才得以脱身,返回河南,胜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几天后,东征军发动了进攻。这位连长带领他的连队,渡过珠江,英勇作战,一口气杀到北校场,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涌到火车站准备逃跑。他又到火车站侦察敌情,并冒险到广九车站的工会接上头,通过工会中的共产党员发动工人罢工,并把工人集结到沙面。当时叛军残部都已上了火车,这位连长机智地通过当时的党组织和工会,帮助被敌人临时抓来强迫开车的火车司机和铁路工人逃跑,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混乱。革命军趁机进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使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
这位勇敢、 机智、沉着的年青连长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陈赓!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陈赓大将。
陈赓,别号庶康,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祖父出身贫寒,甚至衣不能掩羞,幼从戎为官致富,善战闻于当时。父亲袭祖业,乡闾间微有声望,对革命具同情。”幼时,祖父经常指着身上的伤痕给他讲作战故事,加上父亲的管教又非常严厉,培养了他勇敢倔强的性格,喜欢打抱不平,敢作敢为,从小“时思弃读从戎”。13岁那年,因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和家庭决裂,怀着决不依赖家庭,要自己独立生活,到外面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和志气,“高小未卒业,即毅然投军”。
开始陈赓参加的是一支军阀的部队。由于他有文化,性格刚强,作战勇敢,是一个较活跃的人物,深受大家的欢迎,也颇受士官的重视,由二等兵上升至上士。尽管如此,陈赓却日感前途渺茫。他亲身体会到军阀内部的腐败,清楚地看到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1921年,他毅然离开了腐败的军阀部队,来到长沙。这年他18岁。
长沙是著名的革命摇篮之一。陈赓来到长沙之后,亲眼见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蓬勃发展,受“五四”新思潮的熏陶下,逐步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他孜孜不倦地阅读进步书报,如饥似渴地吸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甘露。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文章以及《新青年》、《向导》等都是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还参加了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这些都对陈赓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上出现了崭新的飞跃。在何叔衡、姜楚周、郭亮等革命同志的直接帮助下,政治觉悟也提高得很快。1922年12月, 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这年他19岁。
陈赓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他革命军事生涯的开始,要从他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的时候讲起。
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后,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办的消息传开以后,给全国进步青年极大的鼓舞。他们奔走相告,喊出了:“走,到黄埔去!”的响亮口号。正在陆军讲武学校就读的陈赓,根据党的指示,和讲武学校的共产党员一起,积极推动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以便集中革命青年的力量。陈赓还带头退出讲武学校,考入了黄埔第一期。学校当局反对合并,宣布开除他的学籍,同时不准其他同学离开。但陈赓的革命行动,在讲武学校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学生纷纷争相效仿。最后使讲武学校不得不并入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开学后不久,在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中央支部,蒋先云为书记,陈赓任候补干事,兼负责学生会的工作。当时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也反映到军校来:以共产党领导的左派学生和国民党右派控制下的反动学生之间存在着激烈而又复杂的斗争。在党的领导下,陈赓和支部的党员一起,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对广大的同学开展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左派同学与国民党右派份子进行坚决的斗争。
为了团结、教育更多的同学,陈赓和一些共产党员一起组织了血花剧社,自编自演一些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话剧。陈赓作为剧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仅认真地做好组织工作,还亲自参加演出。随着血花剧社在黄埔的影响越来越大,国民党右派分子贺衷寒一伙,公开组织反动的白花剧社和血花剧社相对抗。陈赓和血花剧社的同志们便和这班家伙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经常唱对台戏,不但每次都搞得对方灰溜溜的,而且通过各种斗争终于取得了撤销贺衷寒在黄埔军校职务的胜利,团结、教育了更多的同学。
1924年11月底,陈赓在黄埔军校毕业了。由于军事素质较好,被留在军校任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任本科副队长。在学期间,还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
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原来的青年军人代表会议改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以利于更广泛直接地团结和教育广大的革命军人。这一决定,得到了黄埔军校广大师生和革命青年军人的广泛欢迎。1925年2月1日,以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了。这个组织的活动范围不只限于黄埔军校,而且还在陆军以及滇、桂、湘系各军所办的军官学校中开展活动。它有明确的宗旨,是我党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是对青年军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好的组织形式。陈赓曾被选为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在任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和其他同志一道与反动的孙文学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5年初,盘踞在广东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得到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军事援助,准备打回广州,消灭革命政府。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消除隐患,二月,革命军举行了第一次东征。根据党的指示,陈赓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战斗,并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和其他黄埔学生一道成为东征的主力。当时东征军只有3000多人,而陈炯明及其同盟者的军队共有八九万人。但由于学生军训练有素,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得好,作战勇敢,加上有东江农民军在共产党人澎湃的带领下配合作战,到三月底就击溃了陈炯明的精锐部队,占领了潮汕,取得了胜利。
当东征取得胜利后,驻在广州的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和桂军总司令刘震寰趁机发动叛变。陈赓他们的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了叛乱。在这次战斗中,充分表现了陈赓同志年青时就具备的出众的勇敢、机智和胆略。本文开始就是介绍陈赓参加这次战斗的经过。
10月,广东革命军举行了第二次东征。陈赓在第四团任连长。在夺取惠州的激烈战斗中,陈赓身先士卒,勇敢地带领部队攻上城头。敌人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脚,但他毫不胆怯,决不后退,忍痛迅速地拔出弹片,照样冲杀。在全体将士的共同拼搏下,终于攻下了号称东江天险的惠州城,歼灭了敌人最精锐的部队。在继续东进的途中,陈赓带领的连队,由于英勇善战。被调到东征军的总指挥部担任护卫。
总指挥部率领第二纵队进到紫金以东的华阳镇时,与敌军发生遭遇战,由于敌强我弱,众寡悬殊,加上当时的第三师是由粤军改编的,战斗力不强,很快就溃退下来。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带着陈赓和卫队前往督战,但也未能挽回危局。眼看敌人逼近了,蒋介石吓的心慌腿软,走不动路,还装模作样的说:“我必须在这里杀身成仁,我没有脸回去见东江父老”。还拔出手枪想要自杀。陈赓见状,感到好笑,但还是又哄又劝,最后他还背起这位总指挥往后撤,连拖带背急走了好几里路,直到一条河边,上了船,指挥部队掩护蒋介石过了河,脱出险境;过河以后,蒋介石倒来劲了,跑得飞快,连陈赓都跟不上;第二天,陈赓又自告奋勇,把蒋介石给周恩来的信送到160多里外的地方。他在深山野林、崎岖山路上连夜奔走,双脚浮肿,有些地方皮开肉绽,有时还遇到土匪和敌人,但他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在第二天下午一时前在后埔找到周恩来。周恩来见信后,派出一支部队去把蒋介石接了回来。
起初,蒋介石不晓得陈赓是共产党员,对陈赓的救命之恩表示十分感谢,并想借此拉拢,把陈赓调作侍从参谋,可以随便进出他的住处。有一天,陈赓发现蒋介石的桌子上有一本黄埔军校学生和各级负责人的名册,里面共产党员的名字上头都有一个红圈,对陈赓还有批注:“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陈赓立即把这件事报告周恩来,周恩来指示陈赓辞职,看蒋介石怎么办。陈赓依计行事,托辞母病,请假回家。蒋介石却狡黠地把陈赓掉回广州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校队长”。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发出了反共信号。5月,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他强迫黄埔军校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暴露了其反共的真面目。这时陈赓毫不犹豫地公布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声明脱离国民党党籍。
1926年9月,党中央调派他去苏联学习。他非常高兴,秘密离开广州,转到上海找党中央,然后再到了苏联。学成回国后,又参加了广州起义,继续他那更加艰苦而漫长的战斗。
1924年-1926年,陈赓一直战斗在广州,勇敢地参加了当时广州历次的革命运动,在斗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初显英雄本色,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正如他后来多次回忆说:这个时期受到党的教育多,在政治上进步比较快,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关键之一。

文献资料来源:1988年9月   摘自《广州青年风云录》

作者:何薇 黄南冰

索取号:D432/1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