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端溪箕形砚
1965年12月25日在广州动物园工地出土。长18.9、宽12.6、高3.3、砚池深1.5厘米。此砚为端溪朝天岩砚石所制,呈箕形,造型古朴,石质较细腻,呈紫蓝色,表面隐约泛出青苔斑痕。此是端溪朝天岩砚石独具的特色。砚面后宽前窄,呈风字状,并由砚堂后部向前斜凹。砚首呈弧形,上有一条窄窄的平沿,沿内边向后斜凹,与砚身倾斜处相接成砚池。砚池底部凸出着地,形似足跟,砚底后部有二个梯形方足,与砚池底部成三足鼎立之状。此砚雕琢精细,线条简练流畅,是一难得的唐代端砚精品。
据历史记载,早在初唐,端州(今肇庆市)就开始生产端砚。据《石隐砚谈》记载:“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按:即公元618—626年间)。”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曾写下“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赞颂端砚的千古绝句,热情地歌颂了端州采砚石工人登临高山陡壁,不畏艰险开采石料,精工雕刻端砚的精神,使端砚名噪海内外,成为我国文房四宝中的奇珍。但是,唐代的端砚流传甚少,这个箕形唐砚是广州出土的唯一的唐代端砚,它为端溪在唐代已经开始生产石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此端砚现藏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献资料来源:1990年   摘自《广州市文物志》

作者:黄淼章

索取号:K872.651/2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