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立宪下的广东咨议局
清朝末叶、经过鸦片战争的叠次失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势日弱,民愤日亟。
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80年,清帝欲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遭慈禧太后反对而失败。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慈禧太后驾崩,摄政王戴禮迫于形势,鉴于民情,被迫下诏:“重新实行预备立宪”,令各省成立咨议局。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筹建广东咨议局,局址设在大东门外马厂地,后编为大东路30号,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建成,位于陵园西侧。
广东咨议局建于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仿西欧议会形式设计,建筑面积2499平方米,坐北向南,与东较场遥遥相对。门前两旁台阶,门口四条砖柱,则为1948年改建。大厅内由8条大柱支撑着一个半球形锌铁皮屋顶,空间开阔,气势轩昂。
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七十二人,多属守旧派。其中有进步思想的议员,积极利用这个合法工具,干预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事务,抨击衙署积弊和官吏腐败。咨议局第一次常年会议上讨论第一件议案就是:“筹禁广东各项赌馆”经过坚持斗争一年多,终于取得胜利。两广总督张鸣岐迫于形势,设法筹得抵赌饷银,宣布各项赌博同时禁止。
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零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1911年广州爆发“三•二九”起义失败,牺牲的革命党人陈尸在咨议局前,后由革命党人潘达微殓葬于黄花岗,并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写了一篇报导。
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汗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
1925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此地为国民党中央部,国共两党不少领导人在此活动。由毛泽东创办的《政治周报》在此创刊,由李富春和何香凝分别领导的政治学习班、妇女讲习所先后在此创办。1926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5月1日召开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暨各区代表联会议均在此地举行。在省港罢工期间,此地也是工农群众活动场所。国民党中央北迁武汉后,此地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50年代初,曾为共青团广东省委的办公地方,1958年在此建立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

文献资料来源:1994年   摘自《东山文史》第四辑

作者:何铭著

索取号:K296.51/39/4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