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路•一条先烈路,半部民国史
早时的广州城,出了大东门,便是一片草木丛生的荒坡野地,人们称之为“红花岗”。自清光绪以来,革命党人一次次地潜入城内,行刺、爆破、举事、起义。事后,却是一具具的遗骸从大东门抬出,胡乱葬在了这片乱坟岗子上。多年以后,埋葬志士英烈的墓地陵园也渐渐延至沙河,长约八里。人们为缅怀忠魂,将这条大道取名为“先烈路”。在这一路上,刺杀大清要员的同盟会会员、广州起义的七十二烈士、淞沪会战中千余阵亡将士、赴印缅作战的两万多远征军英烈,都长眠于此。难怪有人会说,这是一条“中国革命近代史长廊”。
红花岗四烈士墓 地址:越秀区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
四烈士同为同盟会会员,也同样因刺杀失利而先后就义。温生才,马来西亚华侨,1911年在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过程中误将副都统孚琦击毙,后事败被捕,英勇就义;同年,暗杀团成员陈敬岳、林冠慈再次在双门底行刺李准,不料失手,二人先后就义;钟明光,南洋华侨,1915年在积厚坊刺杀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军阀龙济光时被捕就义。四人原本分葬于红花岗,1918年,时任参议院院长的林森发起募款,将四人合葬。
邓荫南墓 地址:越秀区先烈南路,东邻兴中坟场
邓荫南,革命党人中的一位备受尊重的老者,人称“邓三伯”。邓三伯早年去了檀香山,经营农场和蔗园,为当地富商,后入兴中会。他曾对中山先生说道:“我生平喜猎,枪法甚准,能以身后射击飞鸟,百无一失,又有自制炸药、炸弹,大可以回国参加革命,一献身手。”邓三伯性情豪爽,将终身所积捐献出来,支援革命。历次起事讨伐,他都不顾年高体弱,身先士卒,为国内外志士所敬重。1923年因病逝于澳门,享年77岁。
兴中会坟场 地址:越秀区先烈南路25号,紧邻邓荫南墓
兴中会坟场前的牌楼刚被粉饰一新,没了早时岁月的痕迹。牌坊左下方嵌有两方石碑,一为《革命元祖兴中会先进坟墓碑记》、二是《兴中甘泉》。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的首个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此期间,兴中会曾先后在广州、惠州等地起事,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民国后,原兴中会会员发起建立兴中会坟场,以慰祭先烈忠魂。
黄花岗 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
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潘达微设法收殓死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并改名为“黄花岗”。除七十二烈士外,陵园内还有史坚如、冯如、邓仲元、杨仙逸等诸多革命先驱的墓地。
华侨五烈士墓 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广州动物园西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政变,兵围总统府。事后,谢八尧、邓伯耀、郑行果、谭振雄、范运焜五位南洋华侨欲行刺陈炯明,不料事败被捕,曝尸白云山麓。陈炯明被逐后,人们将五人遗骸迁葬至此,中山先生亲题墓碑以告慰忠魂。
张民达墓 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动物园西侧
张民达早年参加同盟会,在粤军中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数年间经历大小战事数十起,所向披靡。东征期间,平乱心切,冒险乘舟赶赴汕头,未料舟船覆没,一代英雄竞随逝水而去。事后,人们寻得遗骸,运回广州厚葬,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
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 地址:越秀区先烈路牛王庙,永福路浙江大厦旁
宣统庚戌年(1910年)正月刚过,同盟会员、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率三千新军在驻地燕塘起事,与清军激战牛王庙(今动物园一带)。后起义失败,倪映典等百余新军士兵血染沙场,就地合葬。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纪念亭 地址:越秀区永福路某部内
五十四军是中国入缅远征军中的一支主力部队,在缅甸战略反攻阶段,隶属二十集团军的五十四军率先强渡怒江,随后配合友军收复腾冲,进军缅甸,为远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年五十四军的阵亡将士安葬在今永福路某部队营房一带,原来的墓园今只剩有“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纪念亭”一座。
朱执信墓 地址:越秀区先烈路驷马岗、先烈东路127号
朱执信早年留学日本,后入同盟会,历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革命军广东司令官、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官等职。1920年在虎门联络民军时中弹身亡。朱执信墓占地四千多平方米,四周崇垣环绕,亭中墓碑阴阳两面分由孙中山、汪兆铨题,内文为汪兆铭撰并书。后因发现墓地有白蚁,先生遗骸遂迁至执信中学内(执信中学始建于1921年,1925年迁至今址,执信南路152号)。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 地址:水荫路113号
七十多年前,三万广东子弟兵在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的率领下奔赴沪上,与日军鏖战33天,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损兵万余人。为缅怀此次战役中阵亡的粤军将士,华侨们踊跃捐资,建成了这座规模雄伟的“一•二八”淞沪抗战陵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凯旋门额,“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 背面由行政院院长宋子文题写“碧血丹心”四个大字。

文献资料来源:2012年7月   摘自《寻城记•广州》

作者:田飞 李果

索取号:K926.51/56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