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宫署
北京路和中山四路交叉路口,有一扇不引人注意的红色大铁门。大概从2003年起,它门扉紧闭,经过的人只会听到隐隐约约的叮当声——它就像一个工地,却又比普通的工地安静许多。很少有人知道,大铁门背后隐藏着的,是当年南越王国恢弘的“宫殿”和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如今的它们,正在考古工作者辛勤劳作的过程中,一点点揭去神秘的面纱——我们有幸成为神秘的南越王宫署开门纳客之前,先期进入“工地”探究竟的访客。
•宫署探秘遥想美景当年
陈伟汉室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的副主任。从1995年“南越国御苑”遗址被发现的那一天起,他见证者“南越王宫”和“御花园”不断揭开面纱的过程。白天连续的考古挖掘,晚上还要挑灯夜战进行资料整理,可是他说,巨大的考古成就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压倒的工作带来的疲惫。“这些埋藏在地底下几千年的宝贝,带给我们全新的震撼。”
站在距地表四五米深的地下,此时我们脚下是一座仰斗形状的大型石砌水池的遗迹。一条狭长的曲流石渠蜿蜒而过。想当年,这条石渠从位于它北部的、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石构蓄水池中通过“木暗渠”引白云山之水进园,清澈的泉水掠过底部密排着的黑色卵石,在急弯处砌着的“水潭”和“渠坡”中产生漩涡,一路蜿蜒180多米,在花园西侧再次顺着“木暗渠”流进珠江,一顷粼粼碧波,可谓是“来无影去无踪”,就连如今的园林专家都会忍不住惊叹,南越王国的能工巧匠所设计的这套沟渠结构,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毫不逊色。
还有更美丽的景致:在渠的东部,有由一个大型的弯月状石质水池,在此发现的大批鱼鳖残骸表明,在这清澈的河水中,曾经有过它们悠哉游过的身影,渠西有石板平桥,旁边铺设着步石,在花园中还发现了大量果核的残骸,表明这里也曾经有过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的荔枝树、桃树……遥想当年,宫苑北有层峦叠嶂的越秀山,南临浩瀚奔流的珠江水,远山近景与苑内的小桥流水、芳林绿草、曲廊幽径相互映衬,好一番让人陶醉的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东方园林设计的精髓之处,已经在岭南地区被运用得极为成熟和完善了。”
陈伟汉说,宫苑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园林遗迹,是中国三大园林流派之一岭南园林的源头。过去认为中国最早的园林遗迹是唐代的曲江池(西安)和绛守居园池(山西),可是它们要比南越王国宫苑晚1000多年。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可惜已经被烧毁了,荡然无存,而欧洲现存最早的园林遗迹是公元2世纪建于罗马的哈德良离宫遗址的柱廊园,也比南越王国宫苑晚200多年。
在宫苑的挖掘过程当中,残砖败瓦随处可见,曲廊还有一段被大火烧毁倒塌的痕迹,板瓦、简瓦、“万岁”瓦当及灰烬叠压成堆,散落遍地的两半铜钱有的已经烧结成块,几百只龟鳖被烧焦的残骸堆集……
它们在躲避什么?根据史料的记载,南越第四、五主发生宫廷内讧,杀汉使和王太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遣五路南征大军灭南越,伏波、楼船两将军夹攻王国都城番禺。“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史记•南越传》)
大火滔天,满城焦土。这座美轮美奂的宫苑,在一片惨绝人寰的大火中,灰飞烟灭。
•片瓦只砖写清秋
除却美景,南越国宫署遗址中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它就好像是一本无字的史书,忠实地记录了广州在20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连绵不绝的文化遗存,包括秦、汉、晋……直至民国等历史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陈伟汉站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二区”,这个占地大约4000平方米的区域本来是原儿童公园所在地,而现在,这里的上空架着巨大的钢骨大棚,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挖掘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致力找寻南越国宫殿基址。
现在挖掘工作基本宣告结束。陈伟汉用手指给我们看:“那36个巨大的磉墩,是南汉国的宫殿留下的——它们所支撑的宫殿,面积怎么也得有上千平方米吧!磉墩中间的那条道路是唐朝时的遗址,而那些‘散水’——也就是屋檐滴水的地面导流设置,是南越王国一个宫殿留下的……”
这实在是一个奇异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你会头一次清晰地感知到,你脚下的这片土地,两千多年来,有那么多的人来来往往地走过,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南越国一片砖,南汉时候的一片叶子,唐朝时的一枚“开元通宝”,宋朝时候的一口井,或者是明清时候的一个建筑……
这一片区域,既是南越国、南汉国的宫城所在地,也是秦汉时期南海郡治、隋代的广州刺史署、唐代的岭南道署、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的广东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清时期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署的所在地。可以这么说,在长达2000多年的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这里一直都是岭南地区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南越国都城,到汉代的“岭南都会”,直到今天中国南方最繁华的城市,广州的“心脏”位置一直保持不变。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越国宫署的遗址比南越王墓的遗址具有更大的意义。后者只是反映一个人、一个王国的记忆,而前者却是一群人、两千多年的记忆。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都极其罕见,实在是太难的了。”
这个曾经记载过历史的地方,将会出现一座历史博物馆。
“我们一直在考虑,博物馆应造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地表现出一个特定区域内、数代的历史延承呢?把它做成一本书吗?从顶端一层层地往下走,然后一步步地接近久远的历史?还是做成像科幻电影那样,按一个按钮,刷地一下子,南粤王国的历史层出来了;再按一个按钮,刷,南汉的历史层又出来了……“
听上去像是狂想,可是却让人无比心动。这里本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出现一座同样神奇的博物馆呢?我们期待着那一天赶快到来。
广州人对南越王的了解,多是从位于解放北路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开始的。它是传说中的南越王国第二代君王赵昧的墓。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王国,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赵佗据岭南地区建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1年 (汉武帝元鼎六年)灭亡。南越国在它93年的历史上,一共经历了5个王,分别是赵佗、赵昧、赵婴齐、赵兴和赵建德。
两千多年的时间匆匆而逝。朝代更替,沧海桑田。可是关于南越王国的一切并未消失。
就好比是一本被埋在地底的大书。
读懂这本大书,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有的时候还需要机缘巧合。
广州的考古工作者从未放弃过努力。几十年来,他们在广州市区以及近郊地区先后挖掘了数以百计的古代墓葬、各种性质的南越王国遗址,为了解广州的历史积累了一大批的实物资料。
抚去“大书”上厚厚的历史尘埃,我们终于看清楚了那3个闪闪发亮的大字——南越国。
•开国君主赵佗
广州地处亚热带,自然环境优越,北依白云、越秀二山,滚滚珠江横穿城市,河杈纵横,土地肥沃,终年常绿。
考古发现表明,远在四五千年以前,广州的先民就已经能够在此栖息繁衍。
他们是当时生活在南岭以及珠江一带古代百越民族的一个支族——南越人。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土地上,他们过着以捕捞、渔猎和种水稻为主的生活。先民使用双肩石器和印纹硬陶器为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居住的则是上为人居下养禽畜的木构干栏建筑。
秦统一六国后,接着又发兵统一岭南,从此岭南大地进入了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发展阶段。
就在秦末汉初期间,南粤大地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赵佗。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岭南地区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第一号人物。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赵佗原是战国时赵国真定——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正定县人。他青年时随秦军出征,英勇善战,在平定岭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被秦始皇任命为新设立的南海郡中的龙川县令。
秦始皇死后,中原大地燃起了反秦的农民起义战火。其时首任南海郡尉(郡中最高军政首脑)的任嚣,因病危在旦夕,急召赵佗到他的病榻前嘱托说:因秦暴政,天下苦不堪言,陈胜等人首先发起暴乱,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一班豪杰已经相继拥兵自立了。番禺(南海郡的郡治)北依山险,南接大海,东西几千里,是岭南的核心之地,而今正是立国的大好时机。南海郡衙内没有谁是可以接我郡尉重任之人,特请你来一起商议。说罢,任嚣叫人把早已写好的公告文书和郡尉的印信交给了赵佗。
任嚣死后,赵佗接掌了南海尉事。他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果然不负任嚣所望。首先,他派出多路兵马,断绝了经由五岭通往岭北的秦开新道,堵住了中原起义向岭南蔓延的战火,同时又发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岭南大地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可以立国”的时机到了:就在刘邦大败楚军,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正在山东准备着登基为大汉皇帝之前,赵佗据岭南之地,率先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
赵佗在王国中推行尊重越人生活风习,倡导汉越通婚,还委任南越人的首领为王国重臣,改变南越人强悍好斗的社会风气,促进民族和睦团结,社会安定。加上秦统一岭南之后,南下秦军就地留戍,又有南贾、罪吏等被流放到岭南来,与南越人“杂处”,他们带来了中原汉文化的知识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推动了南越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大发展。
汉高祖十一年(前174年),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在给赵佗的诏书中说,“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今天下诛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汉书•高祖纪》)这段话虽然只有66个字,却把秦平南越,秦对南越移民,秦亡到赵佗在南越立国已有12年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大事和社会进步都给概括了。
高祖之后,吕后掌权(前187年~前180年)时期,吕后一反高祖对南越的安抚政策,实行“别异蛮夷”,禁止南越的关市买卖金(铜)铁田器,输到越南的牲口,只准是公的,不准是母的,以遏制南越的生产发展。赵佗先是3次派人到长安上书谢罪,要求解禁无效,于是借口说这是北邻长沙王捣鬼,发兵攻长沙国“败数县而还”。并自尊称“南越武帝”,以示与吕后的汉廷中央抗衡。
由是,汉越交恶,剑拔弩张。其时吕后已派了大将率兵攻打南越,适遇上盛暑天时,山林瘴气,汉军的兵员突增,不敢贸然过五岭。双方就这样僵持了整一年多。吕后一死,文帝即位,汉廷罢兵,赵佗乘机上书,要与朝廷和好。汉文帝改正了吕后对南越的做法,在即位当年就派出陆贾再次出使南越,以恢复通好。赵佗也表示去掉“帝”号,但在上述汉文帝的书信中却说“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里,带甲百万有余。”虽有夸大其词,然亦反映出南越立国25年,已具一定实力。
南越国93年的历史中,赵佗统治岭南长达67年之久,如果说南越国是岭南开发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赵佗在位期间则是南越国的奠基期,又是国力最强大的时期。
•墓在何方?
岭南濒临南海,都城番禺又是岭南地区各种特产的集散地,珍宝充积。南越王在世时搜罗许多奇珍异宝供自己享用,死后还要带入墓中随葬。目前所见最早记叙赵佗墓情况的是晋人王范《交广春秋》的记载。北宋郑熊《番禺杂志》谓:“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据说,汉末曹操死后有72疑冢,如果属实,也许是师从300年前的赵佗取法而来。
赵佗一共活了106岁。在他仙逝之后三百余年,已是三国时期,广州属东吴孙氏政权的辖地,吴王孙权听闻南越王陵中埋有许多珍宝,竟然不顾当时北方的曹魏集团虎视眈眈窥视着东吴的险峻形势,派出将军吕瑜带上几千步卒,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打着官家旗号,明火执仗地寻挖南越王陵。他们掘地三尺,把今天广州附近不少岗峦都刨了一遍。古书记载当时只挖到南越第三代王赵婴齐的墓,“得玉玺、金印、铜剑之属”。这段记载是否确凿,已无法验证了。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南越第四主赵兴和第五主赵建德同室操戈,赵兴被杀,而五主赵建德也在汉武帝灭南越时被俘杀,这两主都不会有陵,至于规模更大、埋葬更隐秘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南越王墓,在有关史书、地方史书和笔记中都没有相关的被盗掘的记载。
据北宋《太平广记》中的《崔炜传》记载,崔炜得仙人相助,进入过赵佗的墓穴,看到里面有各种极尽奢华的陈设和珍奇异宝,还有给赵佗殉葬的东瓯王摇和闽越王无诸所献的四位侍女。赵佗被称为皇帝。他把齐王田横的女儿田夫人赏配给崔炜做侍妾,还赠送一颗西亚大食国的夜明珠给他。崔炜返回他在羊城的家中,从邻居的惊异神色中才得知,他走这一趟“已三年矣”。
关于两代南越王的陵墓,类似这样离奇的故事还有不少。因其神秘难测,越发引人好奇。
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这本藏在地下的“大书”,究竟何时会重见天日?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   摘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作者:赖南池,刘梅主编

索取号:K928.706.5/11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