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与禅宗
禅家者流,谓楞伽经有佛语心为宗,无为为法门等语,依此,自称宗门,又称宗下……禅者,谓教外别传之宗旨,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禅。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释曰: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原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本宗传承,始自释迦佛,在《思益梵天所问经》中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此则禅法之灆觞也。
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毱多……般若多罗,传至菩提达摩,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也。
禅宗在中国曾经极盛一时,自从达摩大师传来中国后,禅宗之华很快开遍了水边林下。
据《光孝寺志》卷二云:普通八年(527年),达摩初祖至自天竺,止於诃林(今光孝寺)
菩提达摩(?-536,一说528年),出生於南印度,本婆罗门种姓,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罗。《寺志》卷六云:
……后於般若多罗尊者得法,尊者谓曰:‘汝於诸法,己得通量。达摩者,通大之义也,宜云达摩’因改今名。
《寺志》又云:
师恭禀教义,服勤(般若多罗尊者)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念东震旦国佛记,后五百岁,般若智灯,运光於彼,遂嘱弟子不若蜜多罗住天竺传法,而躬至震旦。乃辞祖塔,别学侣,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於南海(今广州),实梁普通七年(527年)丙午岁九月二十一日也。
这时的广州刺史萧昂具礼迎供,并且上表给梁武帝。
达摩大师到广州,便“止於诃林”。现在还存有大师的洗钵泉古迹。《寺志》卷三云:
达摩井,在寺东界法性寺内。旧志失载。寺中著名者四井,独此井为钜,深数丈,甃以巨石。味甚甘冽,盖石泉也。其下时有鱼游泳。按旧经载,广城水多咸鹵。萧梁时,达摩祖师指此地有黄金,民争挖之,深数丈,遇石穴,泉水迸涌而无金,人谓师诳,师曰:‘是金非可以斛两计者也。’
可见达摩大师在诃林还是停留了一段时间的。
梁武帝接到州刺史萧昂的疏表,於是遣使迎达摩至金陵。然与武帝因缘不契,於是达摩一苇渡江,北上北魏至少室山,面壁坐禅,时人不解其义,称壁观婆罗门。
时神光(慧可)立雪断臂,志学佛法,达摩感其真诚,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传于慧可,谓依此经印证度化也。由是禅法在中土传播开来,自慧可而僧璨、道信,五传至弘忍。
弘忍(602-675年),七岁从四祖道信出家於蕲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穷研顿渐之旨。世称“黄梅五祖”。弘忍禅师在黄梅双峰山东的冯墓山,聚徒讲习,常劝人持《金刚经》,会下七百余人,当时称为东山法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有神秀、惠能、道明等,就中惠能、神秀为最者,开创“南顿”、“北渐”二派。
咸亨二年(671年),弘忍传法於惠能。
惠能(638-712年),祖籍范阳(今河北),俗姓卢,生於南海新兴(今广东)。据《六祖坛经.行由品》载,其父早亡,家贫,常采薪汲水以奉慈母。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便前往拜谒黄梅五祖,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无相颂为五祖所认可,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乃夜召入室,潜授衣法,并遣其连夜南归,隐於四会,怀集之间。
十二年后,即仪凤元年(676年),惠能至广州,在法性寺(今光孝寺)遇印宗法师,遂依之披剃,受具足戒。於是禅法复又传回光孝寺。
惠能大师到法性寺,正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曰风动,一曰幡动,争论不己。惠能当下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众人大惊。印宗便请他至上席,请问法义,惠能回答,言简理当。现在的光孝寺,有六祖瘗发塔、六祖殿诸古迹,不过前人为纪念六祖风幡睿论而建的风幡堂,今则无存矣。
不久,惠能辞归曹溪宝林,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韶州韦璩仰其道风,率众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即世所行之《法宝坛经》。《坛经》是禅宗的代表作,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得上经的。
禅宗之兴盛,其实是在六祖惠能。自惠能说《坛经》,入往曹溪之后,以曹溪为祖庭,流风所被,遍及我国本部,余波渐以传於朝鲜、日本;而不立文字之教外别传,遂与导研论之天台、华严、法相、中观诸宗,中分天下,大有征服天下之势。惠能的嗣法弟子四十余人,其后“一华开五叶”而分成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五宗。再从临济一系分出了黄龙、杨岐两派,是名“五家七宗”。由此可见禅宗之华的灿烂绚丽。
中土初祖之达摩,自天竺至中国,止於诃林(今光孝寺)。大兴禅法之六祖惠能,披剃受具於光孝寺,由是可知光孝寺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中国佛教二千年学术论文集》

作者:广东佛教编辑部编辑

索取号:B94-53/3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