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越秀公园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下令将越秀山辟为粤秀公园。1925年12月,举行公园开放典礼。公园范围只在越井冈一带。1928年、1936年、1945年,公园先后易名为广州植物园、中正林场、越秀林场。民国期间,公园所在的越秀山重修了镇海楼,兴建了海员亭、光复纪念亭、伍廷芳墓园、中山纪念碑、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仲元图书馆等一批纪念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虽然被遗留下来,但越秀山的山林连遭战火,尤其是日军侵占期间更是受到严重破坏,山头几乎都是光秃秃的。
1950年,对越秀山重新进行整治建设,经过连续不断的建设,成为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南起应元路,北至环市中路,东界小北路,西至解放北路。现有总面积82.15万平方米。
1950年元旦,新中国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在越秀山举行的万人体育表演会上,号召建设人民体育场。随后,工人、学生、教师及解放军战士1400多人组成义务劳动大军参加劳动,于1953年建成越秀山体育场,修建了环山车道,维修了镇海楼等名胜古迹。1957年,广州市长朱光为越秀公园题名,同年11月7日开放。公园范围扩大到越井冈周围的桂花冈、木壳冈、长腰冈、上井冈、蟠龙冈、鲤鱼冈等。从镇海楼北背到公园北端的鲤鱼冈,大部分地区原是荒寂的沟壑,此时得到精心经营,绿化造林。1958年,市政府组织全市群众义务劳动,参加越秀山挖湖工程建设。施工期间每天有1万-2万人,每人每天要挖1立方米的泥土方。参加义务劳动者群情高涨,最多时达2.6万多人。粤剧名演员红线女、林小群、罗品超、吕玉郎等也参加了义务劳动,并演唱粤曲以鼓舞士气。工地上展开劳动竞赛,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建湖任务,利用山脚洼地开挖了东秀、北秀、南秀3个人工湖。北秀湖面积最大,湖心设有小岛,以桥与陆地相连接,岛上砌有石山、水榭,四周楼台亭阁,岸边种满紫荆和杨柳树。东秀湖、南秀湖面积较小,环境清幽、市政府着重于创造越秀公园的文化氛围,在修建体育场、开凿三湖的同时,大力兴建文体娱乐场所,包括修建五羊雕塑、越秀山游泳池、乒乓球场,并将五层楼改建为广州博物馆,仲元图书馆改建为广州美术馆。还建有听雨轩酒家和南音餐厅(初称广州曲艺场)以供游客品茗酒宴。
1966年,越秀公园内兴建了200米高的电视塔(塔上50米高处为餐厅、90米处是观光平台,1985年12月正式开放)。从1958年起,每年在公园内举办迎春花会,1953年起每年在公园内举办秋菊展览。1982年建成象征中日友好的金印游乐场。越秀公园成为广州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休闲的好去处,园内景观也得到园林工人的刻意营造,1987年评出的公园佳景有毓秀灵瀑、金印乐园、竹影流泉、北湖桨声、花苑飘香、东秀晨曦、穗石吉祥、云里清歌、丰碑遗爱和层楼观海十处。

文献资料来源:2003年   摘自《广州近现代大事典》

作者:陈泽泓,胡巧利主编

索取号:K296.51/17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