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老屋寄深情
雨散云开,我徜徉于东山新河浦路、恤孤院路那一片特别的旧民居之间,思潮起伏。
雨,豪雨,于艳阳高照之时突然出现。路上行人措手不及,被淋得全身湿透、狼狈不堪。但是,那片民居的绿瓦红墙,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却依旧傲然屹立,了无“落汤鸡”的丧魂落魄。墙上那一片攀援的“爬墙虎”,虽然枝柔叶薄,却顶住风吹雨打,紧贴着墙壁,袅娜地讴歌着这一片中西合璧的作品。
这里记载着广州东山地区早期房地产开发者的功绩。许多七八十年前建造的房舍早已被无情岁月荡涤得面目全非,乃至灰飞烟灭,幸喜尚有这一片记录悠长海外赤子情的别致建筑,基本保持旧貌,戴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桂冠,向人们展示往事,如泣如诉,如吟如歌。砖墙这红朱色彩,正是经受烈火煅烧的痕迹;花园那苍绿风韵,象征华侨先辈飘洋过海拼搏的精神……
美国加州三藩市的萨特锯木厂遗址附近,现在尚见纪念华侨足迹的牌子,上面刻着“此处曾有过一座中国庙宇”。这是1850年广州府百姓到此淘金的纪念品。可惜兴致勃勃游览三藩市的中国游客,鲜有注意这牌子者。
约在一百五十年前,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城乡居民,在天灾人祸交迫之下,闻得大洋那边的美利坚合众国西部有金可掘,于是陆续有人铤而走险,乘大船越过太平洋,颠簸数月,到达旧金山(今三藩市),先在河里淘金,后来或修筑铁路,或种植农作物,或从事洗衣业,或作制衣业,或操理发业,或开餐馆等等,逐渐形成华侨聚居区-唐人街。异国的生活虽不惬意,还曾遭排华逆流的骚扰,过着“三等公民”的日子。但他们团结起来,力争地位。节衣缩食之下,部分华侨积累了一些资金,或把钱寄回故乡养妻活儿,或在侨居地发展事业。也有部分人荣归故里,在祖国寻求投资实业的机会。当然,除了旅美华侨之外,还有在加拿大、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地的华侨,一样有“叶落归根”的情结。
潮去潮来,叶落归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广州的东山地区,在这潮声中崛起一片彩色的风景。20世纪初,从广州城的大东门出城走三里左右,便是名为“东山”的地区。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龟岗、烟墩岗、木棉岗等几座山丘,延绵起伏,周围是树林、田地、池塘、山坟,人烟稀少,正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从美国回来的华侨郭乃伦,带着在美国一起拼搏的朋友老钟的一笔钱,来广州找到老钟的儿子钟树荣,把其父的积蓄交到他手上,并转述老钟捎的话:“建一幢房子,好好生活。”
钟树荣告诉郭叔叔:东山的荒地,是个商机。时为1909年,郭乃伦与华侨包华、黄启有、何茂均等合资,以宗亲同乡会郭群兰堂的名义,买下烟墩岗一带的土地,请人削高填低,平整出一大片土地,分开六块地产出售,得到侨眷、归侨的青睐。钟树荣首先买下一块地,用父亲的血汗钱建起一套有西式风格的房子,吸引了朋友的目光。接着,归侨钟玉波、江茂德、江顺德等陆续在此买地建房,形成烟墩新村。郭乃伦等的地产交易,成了见于记载的广州第一例房地产开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华侨恋故乡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情结。民国成立后,海外华侨更多回广州投资实业,东山的房地产开发是吸引的项目。1915年,美国华侨黄葵石回广州考察,来到东山,忽思量:烟墩岗能成为烟墩新村,龟岗又何尝不可以?于是集资组织大业堂,买下龟岗一带土地十八亩,平整土地,开出四条马路,分段出售地盘,得到黄姓宗亲的欢迎。黄宝善堂、黄三多堂、黄维善堂、黄协秀堂等,买下此地,建起鳞次栉比的房舍,不但作为民居,还经营商业,逐渐形成龟岗闹市。华侨开的知名店铺先后有新昌文具店、眷园茶居、玉波酒楼等等。“心田先祖师,福地后人耕。”龟岗一带,今日仍是旺地。
环境优美,地价便宜,又有培正等有名学校,使东山房地产开发继续得到华侨的青睐。一幢幢中西合璧的楼房拔地而起,到今日仍引人注目。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东至松岗东,西至均益路,南至合群路,北至中山一路的一大片归侨侨眷聚居区。20世纪七十年代作过统计,仅东湖街辖下,便有华侨房屋一百一十七幢,业主一百三十六人中居于海外者有一百一十四人。
东山侨眷聚居区之中的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一带的侨房最有特色。这是吸取欧美各类别墅形式,结合地方建筑特点的20世纪初的新型民居建筑群。它改变了清代“西关大屋”的传统广州民居格局,是当时岭南民居建筑的代表作,显示了岭南文化创新性的特点。
当时这些建筑被称为“洋房”,恤孤院路的逵园等洋房可作代表。1922年,逵园面世,引来一片赞羡的目光。它坐北向南,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布局对称,红楼绿瓦,中间是门口,有突出的卷拱门楼;首层、二层均有柱廊式走廊,砌有砖柱与仿希腊式柱。逵园附近的简园是日本华侨简氏所建,与逵园不同的是前后有花园,门楼上有飘台,仿希腊柱式的走廊,出檐有几何图纹饰。位于新河浦路的春园,美国华侨黎天锡等人所建,三幢并列,同一式样的三层洋房,天台有八角亭,四周有围墙,门口有铁门,门柱上各有一尊石狮子。还有位于烟墩路的彩园,乃美国华侨梅氏所建,三座楼房合成,前后有花园,原来占地两千八百多平方米,据说是当时东山最大的花园式洋房,可惜如今已与原貌大有差别了。
这里的老房子多有个故事。简园的业主创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到中国争市场的外商英美烟草公司斗个你死我活,终于创出名牌,名扬至今。春园在1923年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会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当时中共领导层人物,曾居住于此,决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对开创大革命时期的局面颇有影响……
忘不了人妖颠倒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迷雾浓浓,老房子于狂风暴雨之中渐被忘记,华侨开发东山的历史几乎没人再提及。犹幸拨乱反正后,华侨的地位重新受到尊重。改革开放后,东山区的侨房业主陆续从海外回来寻访祖辈旧居。这一片老屋,成为广州与海外赤子联谊的桥梁、纽带。
徜徉于这一片有特色的建筑之内,我想到很多很多。如今的青年,有多少了解华侨开发东山之功呢?不要谈青年,即使是中年文化人,又知道多少?历史的尘封应该抹去,让人们全面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文献资料来源:2005年   摘自《东山文艺-珍藏版》

作者:龚伯洪著

索取号:I218.651/2

本馆校对:骆晓晖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