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名家眼界开:热血学者梁章冉
说梁章冉,许多学者不认识。但写梁廷枏,则老一辈学者皆知。因其名最后一个字在当代文字改革中以“楠”字代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物也多写作“梁廷楠”。他字章冉,以下称之为梁章冉。
梁章冉(1796-1861),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伦教人,曾寓居光考寺,主要活动地在广州城里的越华书院、粤秀书院、学海堂。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与伯父都是饱学之士,姐夫何太青是广州文澜书院筹建人之一。梁章冉自小勤学,曾师从梁章钜等名士,青年时己有博学之名。但他参加科学考试却并不如意,屡试不第,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学术上。22岁起,先后写成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学、历史、戏曲、词章、考据和音律等方面,其中不乏眼光独到之作,受到两广总督阮元、邓廷祯称赞。他写的《江梅梦》《圆香梦》《昙花梦》《断缘梦》4部戏剧,也称“小四梦”,显示了其文学才华。而他写的《藤花亭曲话》,是颇有见地的戏剧评论集。当代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著的《近代戏曲史》中,记及岭南戏曲家,仅列明代的丘濬及清代的梁章冉。
梁章冉寓居光孝寺时,看到南汉铁塔的题铭,与清初人所写的《十国春秋》出入甚大,遂起研究南汉之心。此后他精心钻研古籍,先后著成《南汉书》《南汉书考异》《南汉丛录》《南汉文字略》等书,成为后世研究南汉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他又写成《南越五主传》《南越丛录》两书,成为后世研究南越国历史的必读书籍。
38岁时,梁章冉考中副榜贡生,此后便再不入科场。次年,他应两广总督卢坤之聘,参与编修《海防汇览》。在编修过程中,他对广东沿海要津防务作了全面考察。两年后由他总纂终稿,定名《广东海防汇览》,此书对研究清代广东海防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随后,梁章冉先后任越华书院监理、学海堂学长。越华书院遗址在今越华路,此路得名亦因有此书院。
道光十八年(1838),粤海关监督聘梁章冉为幕僚,请他总修《粤海关志》。于是,他在越华书院的红云明镜亭会集同人共纂该书,次年纂成。此书不但适应当时的实际需要,还成为后世研究清代外贸的珍贵资料。他也逐步成为关心时务、热衷御侮、研究域外史事的著名学者。
道光十八年冬,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东查禁鸦片,以广州越华书院为钦差行辕,渐与梁章冉相熟,并共商禁烟行动。在林则徐指挥的爱国斗争中,梁章冉出力不少,林则徐后遭撤职,令梁章冉痛惜不已,也令他有意深入研究海外诸国的历史与国情。数年间,他写下《合众国说》(第一部中国人编修的美国通志)《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崙偶说》,道光二十六年(1846)合刊为《海国四说》,内容涉及多个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风俗,成为倡导“开眼看世界”的著名著述之一。书中不但介绍西方国家的情况,还肯定了西方进步的政治制度与科学技术,这在晚清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鸦片战争失败后,广州百姓掀起反英国人入城的斗争,梁章冉在这场斗争中卓有功绩,因此于咸丰元年(1851)被朝廷授予内阁中书加侍读衔。
梁章冉目睹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写下记述爱国士民英勇斗争、外国侵略军凶残与无赖、官吏贪生怕死的书,命名为《夷氛闻记》。出版时他虽然没有署名,但此书成为研究战争历史的重要史实材料后,他的名字永远记入史册。
梁章冉一生从事中外文史研究,戏剧评论早有盛名,也有留下诗文集,还有艺术类研究文集,其著作“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实近世所仅见也”(当代文史专家冼玉清语)。时人咏道:
史志名家眼界开,剧评文艺亦多才。
《夷氛闻记》留千古,热血盈腔声若雷。

文献资料来源:2014年1月   摘自《广府菁华彰越秀(一)千年文脉》

作者: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编

索取号:K296.51/158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