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检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关键词
图片
视频
书目
搜索仁济路,TRS搜索引擎一共为你找到65篇耗时 0.203秒
1、博济医院成立
黄宽在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归国,后入广州仁济医局行医。1866年(同治五年),在
仁济路
建新院舍,易名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即孙逸仙纪念医院前身)。
2、入读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华南医学堂
7号,咸丰六年(1856年)因火灾焚毁。两年后在增沙路复办。同治四年(1865年)在
仁济路
扩建新院,并改名博济医院,并附设南华医学班。当时院长是嘉约翰。首屈招生八名,
3、广州街道得名概述
在北京路附近,因古代有番山、禺山两座(今已铲平)而得名。潮兴街、潮音横街在
仁济路
附近,因在古代的珠江边,可以看到潮汐,听到潮声而得名,玉带壕在大德路南侧,明
4、西濠口
实际上是兼有商务和外交双重性质的半官方组织。
十三行分布在西濠两侧,今天
仁济路
至杉木栏路,文化公园至十三行路一带。怡和行、广利行、天宝行、同顺行在东侧,同
5、孙中山开始学医及革命活动策源地
,专治眼科病人,后扩大治疗范围,改名仁济医局。咸丰九年(1859年)1月4日迁至
仁济路
新建院址,遂改名为博济医院,成为外国教士在我国最先的一间教会医院。在医疗技术
6、孙中山开始学医及革命活动策源地
,专治眼科病人,后扩大治疗范围,改名仁济医局。咸丰九年(1859年)1月4日迁至
仁济路
新建院址,遂改名为博济医院,成为外国教士在我国最先的一间教会医院。在医疗技术
7、地方文献记高才:助富商编书的谭莹
两人决定合作刻印出版地方文献,由伍崇曜出钱,谭莹出力。伍家的怡和行(位于今
仁济路
怡和大街一带)地近谭莹住处,故两人合作出书也方便沟通。伍崇曜富有且肯投资文化
8、真光中学
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民国6年将中学部迁往白鹤洞,原址留作小学部。抗战胜利后,
仁济路
小学部改为真中中学(建国后更名第九中学)。真光女子中学建国后改称广州市第22中
9、那夏理与真光学校
建了起来,5年后,这座可以容纳40多个学生的校舍不敷使用,她又再次奔波筹款,在
仁济路
一带盖起了高3层,可以容纳80多个学生的新校舍,真光书院终于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时
10、越秀年内建设改造15公里车行道28公里人行道
条行车道的其中两条。而这路段是“瓶颈”位置:海珠南路往东进入沿江路的转弯处、
仁济路
转弯位、中山二院病员上下车处、长堤真光中学的学生人流聚集点,还是途经的10条线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